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社長王焰
做有重大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的項目,一直是華東師范大學(簡稱“華東師大”)出版社不斷追求的文化擔當。自創社以來,華東師大出版社在整理典籍、引進西學,發展教育、繁榮文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樹。近年來,華東師大出版社格外注重學術出版“大項目”布局。我認為,做學術出版不能“急功近利”,對于有文化積累、有傳承、創新價值的重要圖書項目,投資大,周期長,需要從出版社層面調動資源,謀篇布局。
在重點規劃領域中布局選題,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的文藝》收錄文藝評論界11位專家學者對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文學藝術變革與發展所做的回顧與思考,從文學、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美術、歌劇、舞劇等多個領域展開論述,呼吁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以人民為中心”。
在中非關系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國人需要認識、理解和研究非洲。華東師大出版社策劃的“六點非洲系列”于2021年推出北京大學李安山教授的《非洲現代史》,該書立足中國視野,反思西方史觀,力圖為中國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識參照系。2022年計劃推出《現代非洲經濟史》,該書曾獲非洲圖書界最高榮譽“諾瑪出版獎”,從非洲本土學者的視角討論了殖民主義進入非洲后給非洲帶來的種種變化,內容涵蓋環境和人口、農業、采礦和制造業、貿易、帝國主義等。
在音樂學方面,“六點音樂譯叢”推出過《古典風格: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論巴赫》等重磅圖書。今年初推出德國著名哲學家阿多諾的《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還將重點推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牛津西方音樂史》(五卷本)。該書由俄裔美籍音樂家塔魯斯金歷時數十年撰寫完成,開辟了獨立于西方學術框架之外的一條音樂史研究新路徑。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依托華東師范大學在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深厚的學術底蘊,堅定不移走“大教育”發展之路,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以“大教育”為出版宗旨,不斷鞏固學術出版特色。如華東師大出版社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的項目有:《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陳廷焯全集》《明清詞譜要籍整理與匯編》《詮釋學辭典》《基礎教育學?,F代化研究叢書》。
《明清詞譜要籍整理與匯編》也是上海市文創基金支持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詞譜研究與《詞律》《欽定詞譜》修訂”成果,由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朱惠國主編。叢書整理和匯編目的在于使詞譜文獻中的精粹得以傳世,為研究明清詞體發展與詞譜編撰提供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叢書整體規模約20冊,2022年度擬出版第一輯6種。
《楊國榮著作集》,為上海市重點圖書,匯集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楊國榮教授17種哲學著作,涉及中國哲學史、中西哲學比較、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多個領域,充分運用中國哲學傳統豐富的思想資源,扎根歷史,指向未來。
《中國文字學手冊》,由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臧克和教授擔任主編。本書從語言學以及世界各區域文字的宏觀視野,闡述中國文字學的范圍及新領域,評述了中國文字學研究的發展過程,提綱挈領,為從事文字學研究的人員提供指導性的權威入門指南。
在學術譯著的引進中,堅持學科化、精品化、經典化,更好地為激發原創學術活力服務?!堆潘关悹査怪骷罚ǖ谝惠嫞?,系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匯集20世紀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大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各個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全面、系統體現其思想豐富性。2022年擬出版《時代的精神處境》《罪責論》《我們時代的理性與反理性》《大哲學家》等。
六點圖書的“經典與解釋”叢書始終關注“源”與“流”。一方面著眼于經典本身,另一方面也引進一些對這些西方經典的解釋性和研究性著作。今年,華東師大出版社將陸續推出精裝注疏版《尼采全集》,目前已出版第一本《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下半年推出《朝霞》,計劃用幾年時間將尼采著作的注疏版全部出齊。新版《尼采全集》對已出版的譯本邀請譯者重新校訂、增補注釋,或重新翻譯,同時廣泛采納德、法、英文本的??毙院徒忉屝宰⑨屢约捌渌芯啃宰⑨?,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中譯者注,力求為尼采著作的漢譯提供一種新的嘗試。
古典語言方面,華東師大出版社先后推出了《凱若斯——古希臘語文教程》《希伯來文語法教程》《拉丁語語法新編》《劍橋古典希臘語語法》等,今年還將推出復旦大學白鋼教授編著的《古波斯語教程:語法·文本·詞匯》。
在做好西學翻譯引進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激發本土原創學術思想的活力。“六點評論”系列自2012年推出以來,已出版28種,作者包括劉小楓、汪暉、趙汀陽、張志揚等國內知名學者。近幾年來更加重視發掘和培養來自北大、復旦、人大、南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年輕學者,如2022年即將推出復旦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軍鋒的《修昔底德四論》和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國華的《黃金和詩意——茅盾長篇小說研究四題》等。
在版權輸出方面,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學術走出去,傳開來,通過有效輸出擴大中國學術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年初,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立項名單公布,華東師大出版社《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英文版)、《非洲現代史》(英文版)入選重點項目;《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英文版)、《中國藝術哲學》(法文版)入選一般項目。
華東師大出版社將繼續做好《馮契文集》《楊國榮著作集》等原創學術佳作的外譯和輸出,讓中國學術走出去,擴大中國學術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隨著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主題,學術出版在未來必將回歸初心,以不斷推動人類文化積累和社會進步為目標,促進重要學術成果的傳播與共享。學術著作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未來會在書稿的學術質量、學術水平方面提高門檻,在學術出版物的評價體系方面明確標準。
隨著出版進入融合出版時代,以數字化和互聯網為背景的知識服務成為出版行業未來轉型發展的趨勢,學術出版也將以新技術為內驅力,借助數字化途徑,滿足新時代讀者對學術著作的多樣化需求。
學術出版是高校出版社的天然使命,高校出版社建立的初衷就是為高??蒲泻徒虒W服務的。華東師大出版社與母體華東師范大學緊密聯系,在華東師大優勢學科,如教育、心理、人文社科等領域,策劃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出版物,將學校的學術優勢有效轉化為出版優勢,并反過來推動了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社長)